打印

[原创] Animation的想象力

Animation的想象力

    潜水久了实在是懒得动笔,但被某人催促了无数遍之后,只能硬着头皮练练键盘体操。动漫的评论最是难写,写的不好别人不爱看,写的好了别人不屑看,所以说,这年头要写点想说的话寻死的心都有。写什么也是个问题,事先声明这里要谈的主要是日韩动漫,美国的血腥与欧洲的讽刺,兄弟我实在是打不起精神,虽然也会看上两眼,后文也会闲扯几句。至于国内被媒体推崇备至的《XX儿子与YY爸爸》《X猫x气YY问》之流,不提也罢。非是我一味崇日,总不能为这几部XX作品,扰了大家的兴致。说到这里我不能不感到自责,一度因为《X猫X气YY问》与我的某位自许在文化创意领域颇有建树的师兄起了争执。更是由于我的出言不逊,使这位师兄愤愤然狂拍案板。但时过境迁,浮世之事已一笔带过。如此罪过只能归咎于这X猫Y问之上。但是,日韩的动漫分类实在是太广,热血、运动、搞笑、机兵以至BL、GL绵绵不断,让人写起来更是头大。吾生也有涯,动漫也无涯,总不能把有限的热情投入到无限的看动漫当中。所以,这里说的片子总是我看后有所感的几部,不乏流行,但也不乏小众(姑且有些算是小众),言语褒贬之际,免不了让某些资深粉丝愤恨不已,总需让各位原谅则个。

    义无反顾的走上动漫的道路,还是因为某康兄的引路。要说起海纳百川,某康兄的见闻之博让当年初涉动漫的我频频乍舌,日浸月染,终于在他的熏陶下有所体悟,不再是一个动漫领域的奥特曼(outman)。于是知道了押井守,知道了新海诚,也曾向往过秋叶原,哼唱过EVA(宫崎骏与吉卜力已是常识,无需多言)。当然,要说起接触动漫,年头更要早些,从机器猫,阿拉蕾,七龙珠到圣斗士、瓦塔诺(《魔神坛斗士》),相信80后长大的一代,总会有些许甜蜜的小回忆。至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之流,虽然总是看过,但考虑到当时信息资源的不发达,动漫产业的闭关锁国情况严重,只能算是被强行灌输,算不得自己兴趣的产物,所以我不会将它们算作动漫启蒙的作品。至于国内某些自诩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学者专家不顾一切的抬高这些压在箱底有些掉渣的作品的地位的言论。唉,只能说人家也要吃饭嘛。虽然同时期的H动漫的技法都已经超过这些太多………

    很奇怪,国内的很多人对动漫并不感兴趣,对此我曾经问过身边的朋友,得到的最多的回答是,动漫是孩子的东西,感觉太孩子气,而且与那些电视剧相比,太假。——把动漫片面的局限在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荣幸,也是成年人的悲哀。当尼尔·波茨曼疾呼童年的消逝的时候,能有这样一片天地被国人臆想为孩子的专有之物,我不能不为身边的孩子感到庆幸。可惜,童年的消逝最终还是波及到了动漫之中,身体的秘密终于从不可胜数的H动漫中被孩子所熟知。既然消逝不可避免,为何不能把人类知识的秘密从动漫中传达出去?生在娱乐至死的年代,已然不存在所谓的童年之物。动漫只是一种传达信息的载体而已,不同的是,它可以传达成人世界的秘密(知识的秘密与身体的秘密),也传达着孩童世界的想象力。想象力也许正是成人世界最为缺乏的东西,当成人为现实压迫得愈发的单向度时,想象力可能就是救赎成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起码因为它的存在,人能变得立体而鲜活。

    在国内,国人对于电视剧的热衷胜过动漫,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是自建国以来,国人厌倦了“耕地靠牛,点灯靠油,日复一日,娱乐靠球”的生活,在遭遇了能够反映自身生存现状的这一影像载体——电视剧之后,内心的欲望迅速得到了发泄。自我愿望的替代性满足,因为这一情结而产生的收视习惯也就长久以来统一着我们的视听生活。更有甚者在某些热剧播出之际,会出现宗教般的狂热。加里森敢死队播出时,中学生口袋里的小刀;上海滩播出时,街头随处可见的白围巾;以及CSI顶峰时,美国大学法医专业报名的盛景,无不讲述着这一奇迹的诞生。奇怪的是,身边的观众很少会怀疑电视剧中形象的真实性,也许当你问道他们时,都会信誓旦旦的宣称他们不会把电视剧里的故事当作自己生活的剧本,然而回答者的心中总会或多或少模仿着影像中人物的行动。(第三者效应,果然如卢因所说,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有用了。)模仿,究竟是人的本能。然而让人好笑,既然同是现实的模拟(拟像),为何在电视剧与动漫面前,人们会厚此薄彼?唯一的答案只能是不真的程度有所区别。

    这就不能不谈及二者的符号表现方式(或者说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先说影像上,电视剧的人物总是立体化的,或者是含蓄的,人物的内心总需要演员的功力予以展现,像某些影帝级人物的存在,能把万种言语融于最是那回眸的一瞬。动漫则不同,平面化的符号,无论原画作者使人设如何内敛也不会达到梁朝伟般的深度。于是,展现人物纵深的唯一方式就是在横向上补充。于是,你会看到漩涡鸣人(《火影忍者》)吃惊时的眼睛会变成白色的小圈;中原须奈子(《完美小姐进化论》)的脸孔总会成为包子;纳兹(《妖精的尾巴》)无语时脑门上会有巨大的汗滴;森田忍(《蜂蜜与四叶草》)害羞时会出现浓浓的腮红。人类的七情六欲总会以最为简洁的方式在画面上展现,为了理解,更为了表现。当然也会有扑克脸,像朽木白哉(《死神BLEACH》)、百目鬼静(《XXXHOLIC》)、手冢国光(《网球王子》)等等,这时剧情的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物隐藏在扑克脸下的深情会随着剧情而逐渐凸现出来,朽木白哉对逝去恋人的眷爱,百目鬼静对身边挚友的关照,手冢国光对青学未来的执着……而身边的电视剧中那些所谓的偶像往往连一副扑克脸都不知如何去摆,以一副伪娘的面孔说教着自己都无法理解的台词。再是对白上,不可否认,电视剧中的老戏骨,不仅在演技上,更在声音的掌控上炉火纯青,几十年舞台的经验融入镜头,确实让人欣羡不已。然而动漫的配音更显专业的的趋势,特有的声优职业,让otaku的群体中甚至出现了特有的声优控。石田彰、雪野五月、钉宫理惠、关智一……因为这诸多声优的贡献才使得每部作品精益求精。私下说,个人认为日本人实在是一个适合动漫的民族,夸张的声音配上动漫中夸张的人物造型颇有相得益彰之感,倒是日剧中的演员的表演显得木讷许多。当然也有两极分化的例子,如某些搞笑艺人夸张的面部表情直追动漫中的人物造型,这是表演艺术的民族性使然,更应宽容一些不必过多计较。(另,在此不得不大声对诸位outman疾呼,声优不同于女优啊。)至于配乐,动漫则拥有电视剧无法企及的强大团队。久石让,菅野洋子、梶浦由纪等大师级的人物的存在,使一系列动漫配乐超越了流行,成为了不朽的经典,即使在音乐厅中演奏也绝不逊色。(我个人更加喜欢增添俊郎的作品,特别是《虫师》中的乐曲堪称妙品。)至于音响上,则不必赘言,这也是动漫的精彩之一。

    闲话少叙,这闲话就说了不少。没想到一篇引子就蔓生出这许多感慨,前文所说的动漫评论只能顺延下去。但总归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此契机,期望诸位同好可以畅所欲言,不必听我一人赘语连篇。虽然我本意与动漫相关,但是漫谈开来,也不必拘泥于动漫二字。

    因为,动漫管中,可以窥天下。



[ 本帖最后由 dxslt1 于 2009-12-30 22:55 编辑 ]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

TOP

同感啊,原来这世上真的有我的知己啊。
长辈们个个都固步自封,不肯接受新事物,就会拿自己过去的经历评判未来的可能,这样只会抹杀掉下一代的创造力跟可能性啊!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04-25 20:04

Processed in 0.013612 second(s), 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