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转帖] 专家又出网瘾标准:3个月每日非工作上网6小时

专家又出网瘾标准:3个月每日非工作上网6小时

9月2日是互联网诞生四十周年,全球网民数量在去年就超过15亿。然而,当互联网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青少年网瘾便是一例。到底什么是网络成瘾?网瘾该不该算精神疾病?孩子成瘾后家长该如何面对?

  上班族为什么“被网瘾”

  上网时间并非唯一标准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全国青少年网瘾比例13.2%,北京为23.5%,位居云南之后排名全国第二。

  “网瘾”的概念在199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网络成瘾症”或“病态网络使用”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具体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去年11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将网络成瘾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虽然很多网友戏称自己“一夜之间成了精神病”,但主持该项目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对此并不讳言:“社会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和我们在专业医学上的理解不一样。精神疾病很平常,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都是精神疾病,网瘾就怎么不能是精神疾病?”陶然解释称:“并非喜欢上网、每天上网的时间很长,就是网络成瘾了。网络成瘾需要具备几大症状。”陶然和同事从2005年开始立项研究网络成瘾,历经四年,耗资百万,通过对1300余例网络成瘾患者的临床观察,制定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他这样解释自己的标准——首先,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时间标准。如果为了工作每天在网上逗留10个小时,这样不能算是网络成瘾;其次,这种上网状态持续了三个月以上,才能构成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陶然说,暑假里一些孩子连续上了两个月的网,但是开学之后他能够把心收回来、走了出来,这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第三,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

  陶然说,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就是网络成瘾;而如果社会功能并没有受损,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此外,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者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这是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网瘾治疗业良莠不齐

  准入门槛太低导致市场混乱

  对家长们来说,网瘾的标准其实不是关键所在,因为无论如何,孩子的问题都必须解决。

  “家里有个网瘾孩子,日子就没法过了”,在央视《新闻调查》的镜头前,临沂网戒中心的一位网瘾少年母亲如此哭诉。很多父母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接受非法电击甚至暴力殴打,但还是把孩子送到网戒中心,“死马当活马医”是很多人绝望中的希望。

  据悉,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已经从当初的400万增加到1300多万,戒除网瘾已经悄然成为了一门产业,全国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同时各种五花八门急功近利的戒瘾方法也粉墨登场,让不少网瘾青少年在身体和心灵上又一次遭受伤害。

  网瘾治疗业之所以乱成一锅粥,不仅仅在于家长病急乱投医,更在于监管的严重缺失。由于网瘾治疗缺乏准入制度,有的人随便拉一支队伍、找个医院或学校挂靠,“网戒中心”就开门营业,堂而皇之接收网瘾青少年入住治疗。

  目前,网瘾矫正未被纳入医疗项目,也没有明确的医疗收费标准。陶然表示:“既然是疾病,最好由医院来治疗。”他表示:“《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推出为医生提供了诊断的依据。网瘾患者常常伴有抑郁、狂躁等症状,为什么不能用药呢?这些药都是国家批准的呀!”另一名专家陶宏开则主张用“两把椅子”的方式谈话解决问题,他认为,网瘾是一种心理问题,不是生理问题,电击治疗或药物治疗不仅毫无效果,简直就是摧残孩子。

  网瘾治疗中心亦非万能

  “我们的治愈率只有70%”

  在位于大兴北京卫戍区某军事单位的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团中央青少年网络协会等九部委与北京军区总医院联合组建了网瘾治疗中心,主持该项目的正是陶然。

  陶然告诉记者,就像网瘾标准不能单独从上网时间界定一样,在这里诊治网瘾也是“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法。除了军事训练外,还包括心理治疗、医学治疗、心理教育和社会体验四个环节。记者在基地主楼看到,一层设有十几个治疗室:宣泄治疗室、音乐治疗室、阅读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绘画治疗室……游戏治疗室摆满了各种玩具、木偶,据主治心理医生介绍,这是国际通行的沙盘疗法,让患者根据自己意愿任意摆放脑中的场景达到释放内心的目的,同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助手插话说:“喜欢玩《魔兽》的就只摆弄恐龙、动物,玩《反恐群英》的就老摆弄兵偶,一看他们摆什么就知道他们玩什么游戏上瘾。”

  陶然主任表示,这里从来没有依靠医疗仪器用电击治疗网瘾,唯一的仪器也是脑ET仪,“我们是正规医院,不可能像社会上有些机构那样胡来。”陶主任告诉记者,六成以上的网瘾青少年都有暴力倾向,但这里的教官绝不会以暴制暴,“宁可我们的教官挨打也不能打孩子”。在这里,唯一的“体罚”就是俯卧撑和关禁闭,“对于有狂躁行为的孩子,我们会安排他单独进禁闭室,这也是治疗的一种方式,国际通行的森田疗法”。

  治疗的疗程为三个月,每个月的收费在8400元左右,加上家长的费用每月一万元左右,陶然说自己从来不标榜治愈率是百分之百,基本上在70%左右,“如果半年我们还治不好就主动告诉家长放弃。”

  治网瘾要从家庭做起

  家庭和社会都应为网瘾负责

  曾经三次报道网瘾的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表示,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得到广泛认可的网瘾界定标准,“中国目前引用较多的是最早给网络成瘾下定义的美国网络成瘾中心标准”,但这家机构也只是民间组织。

  但另一方面,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却越来越多,而且看起来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根治。柴静表示,“现在的大批青少年网络成瘾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看似混沌,其实也不可能无解。作为记者我只能把复杂事物的一面呈现给社会和公众,但我在采访中可以感觉到是那些孩子的家庭大都存在问题,准确地说是那些家长,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网瘾少年值得我们深思,怎么才能改良我们的文化土壤,让网游、网瘾无处生存呢?”

  一位青少年教育专家对记者说,无论是行走学校、戒网瘾夏令营,还是网瘾治疗中心,如果家长们幻想在几个月内就能把十几年来积累下来的教育问题统统解决掉,幻想着只要舍得掏钱、舍得让孩子吃苦,孩子就能脱胎换骨,自己就能轻轻松松推卸掉肩上的监护责任,最后只能是陷入更深更隐蔽的泥沼之中。

  孩子病了,还是家长病了,抑或是社会病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一道暂时无解的难题。

  新闻回顾:网瘾标准年内出台 一周上网超40小时即认为成瘾

  备受关注的网瘾诊治标准有望年内出台,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成瘾者主要以玩游戏为主。专家认为,戒除青少年的网瘾,预防应放在首位,尽量少用药物治疗,同时需要家长、老师、医生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卫生部否认每周上网40小时被认定为网瘾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该说法在网上引发质疑。对此,卫生部昨日作出回应称,网瘾认定标准还未出台,“40小时”的认定标准结论不实。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shangben48 雪の露 +3 感谢您的分享 2009-09-09 10:09

TOP

>>新闻回顾:网瘾标准年内出台 一周上网超40小时即认为成瘾
其實 偶三天就已經超過這個數字了 怎麼辦=w=

◈虛夢似幻現×樂遊如戲映◈

TOP

引用:
原帖由 淚燄 于 2009-09-07 16:35 发表
>>新闻回顾:网瘾标准年内出台 一周上网超40小时即认为成瘾
其實 偶三天就已經超過這個數字了 怎麼辦=w=
去找羊叔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淚燄 于 2009-09-07 16:35 发表
>>新闻回顾:网瘾标准年内出台 一周上网超40小时即认为成瘾
其實 偶三天就已經超過這個數字了 怎麼辦=w=
去找杨叫兽吧...
嗯~把好东东都交出来吧...(伸手)

TOP

抱歉 沒興趣
對我而言
這是偶的自由 干涉者殺無赦

◈虛夢似幻現×樂遊如戲映◈

TOP

叫兽还没有被干掉吗,不知又要与多少人受害

TOP

陶叫兽之流有完没完?
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TOP

每天必定超过六个小时的上浮
The Security System that Seals the Savage Science Smartly
by its Supreme Sagacity and Strength


TOP

引用:
原帖由 absent 于 2009-09-07 18:37 发表
每天必定超过六个小时的上浮
曾经每天18小时滴飘过。。。

TOP

我是精神病。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06-01 10:46

Processed in 0.018853 second(s), 8 queries.